程序聚合 软件案例 眼底疾病智能诊断系统

眼底疾病智能诊断系统

2025-06-30 01:32:55
行业:医疗健康
载体:网站、算法模型
技术:JavaScript、Node.js、Python、PyTorch

业务和功能介绍

业务亮点和立项原因:随着人口老龄化,我国眼科疾病患病人数攀升,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突出。高水平医院眼科医生工作负担重,漏判、误诊等问题频发,且专业医生培养周期长、数量有限。传统诊断模式依赖肉眼观察眼底图像,耗时耗力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。基于此,本项目借助深度学习技术,开发眼科疾病智能诊断系统,以实现对多种常见眼科疾病及正常眼底的准确识别,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,减轻医生负担,降低误诊漏诊率,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。
立项过程和沟通过程:项目团队与眼科专家、医生、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及患者深入交流,收集各方需求。了解医生诊断痛点、医疗机构对系统功能的期望以及患者对诊断流程的需求。同时调研市场现有系统优缺点及行业趋势,明确项目方向。与潜在合作的医疗机构沟通,介绍项目理念和技术优势,探讨合作可能性,根据其反馈优化项目方案,最终确立项目。
具体功能模块及使用者功能
图像处理功能:对眼底图像进行轮廓裁剪、CLAHE 处理和双目拼接,提取视盘区域,消除光照不均干扰,增强血管纹理细节,实现左右眼图像空间对齐,为诊断提供清晰统一的图像。
疾病检测功能:支持单张或批量图像上传,通过多标签分类能力判别 7 类眼科疾病与正常类别,允许单张图像存在多个病理标签,精准诊断复杂病例。
报告生成功能:快速生成详细诊断报告,支持打印和 PDF 格式导出,方便医生查看、存档及与患者沟通。
历史记录查询功能:便捷查询历史检测记录,包括时间、诊断结果和 AI 建议,便于病情复核与长期存档。
诊断建议功能:集成医疗大模型,依据诊断结果生成个性化治疗建议和健康管理方案,提升患者依从性和诊疗效率。
疾病科普功能:提供常见眼病的详实介绍,包括示意图和文字说明,点击 “了解更多” 可跳转至百度百科获取更多资料。
主要功能路径:用户上传眼底图像,系统对图像进行预处理(轮廓裁剪、CLAHE 处理、双目拼接),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疾病检测,生成诊断结果,基于诊断结果生成诊断建议和报告,同时将检测记录存储以便用户查询。用户还可通过疾病科普功能了解相关眼病知识。

项目实现

参与人数:团队共 5 人,包括算法工程师、前端开发工程师、图像处理工程师、产品设计师和数据分析师。
开发周期:从 2025 年 1 月 1 日开始,到 2025 年 4 月 14 日结束,约 3 个半月。
我的任务:负责 AI 诊断模型的设计与调优,选用 EfficientNet-B4 和 Vision Transformer 模型,通过加权融合策略提升模型性能,处理类别不平衡问题,调整超参数,优化模型准确率、精确率和召回率,确保模型在测试集上达到预期性能指标。
技术栈、架构、亮点及难点
技术栈
后端:Flask 框架、PyTorch 深度学习框架、MySQL 数据库、Redis 缓存。
前端:HTML/CSS/JavaScript、Vue.js。
图像处理:OpenCV、NumPy。
模型训练监控:TensorBoard。
架构:采用前后端分离架构,后端负责数据处理、模型推理和业务逻辑,前端负责用户交互和数据展示,通过 RESTful API 接口实现前后端数据交互。
亮点
模型采用 EfficientNet-B4 和 Vision Transformer 加权融合策略,结合两者在细节提取和全局关联建模的优势,提升分类精度和鲁棒性。
针对类别不平衡问题,引入类别权重和 Focal Loss 损失函数,提高模型对少数类疾病的识别能力。
系统功能丰富,集成图像处理、疾病检测、报告生成等多种功能,满足医疗机构、医生和患者的多样化需求。
难点
眼底图像预处理:需要解决亮度不均、噪声去除、双目图像对齐等问题,确保输入数据质量。
模型训练:处理类别不平衡问题,优化超参数,提高模型泛化能力,确保在测试集上达到高精度。
系统集成:将前端、后端和模型训练部分集成,确保系统稳定运行,响应速度快。

示例图片视频


William
30天前活跃
方向: 后端-Python、人工智能-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、
交付率:100.00%
相似推荐
xx智慧社区小程序
业务背景: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智慧社区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,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、优化社区管理的重要手段。而在智慧社区的建设中,智慧社区小程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它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平台,还为物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。它将社区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,实现了社区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。通过这款小程序,居民可以轻松享受到各种便利服务,如物业费用缴纳、报修申请、社区活动报名等。不仅如此,智慧社区小程序还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,如社区公告、紧急通知等,确保居民能够及时了解到社区的最新动态。 功能介绍:物业管理 预警管理 设备管理
xx智慧社区项目 (pc端+三维大屏)
业务背景: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智能化设备,以提升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质量,实现社区管理的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新型社区模式。横向连接政府、街道、物业、居民、商家,纵向支持街道、社区、小区、物业、居民多级架构,运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数字孪生、物联网等技术,提供覆盖社区治理、社区安防、智慧物业、数字服务等场景的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,助力构建集人性化、数字化、生态化为一体的新管理形态智慧社区。 功能介绍:一屏总览 党建大屏 安防大屏
智慧养老服务平台
根据市场调研发现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,自此我们提出了让养老模式向智慧化转型,所以完成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,我们通过与智能硬件设备和AI大模型进行整合分别针对四个维度实现了四个端,分别为老人端:为老人提供健康数据实时查看,社区活动、信息一键通知,居家服务,提供外卖,上门做饭,营养餐配送等,智能陪伴,通过语音或文字的方式与AI大模型交流,提升老人幸福感,家属端:实时查看老人健康数据并且通过AI大模型对老人健康数据及对话内容进行分析,以照顾老人的身心健康,并且结合智能硬件设备设置电子围栏,查看实时定位等功能,社区端:为社区人员提供统一管理平台,可以发布社区活动,新闻等并即时接受老人发出的警报信息,确保老人的安全问题,商家端:为商家提供接单,上架下架商品等功能。本平台致力于整合市场所有资源来为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平台,打造了全新的智慧养老服务新生态
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
本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管理系统,它包括多个功能模块,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。具体功能模块包括地块管理、农资管理、农事管理、养分管理、专家问答、农产品管理、生产任务、库存管理、农产品种植、溯源、检测和采收包装等。这些模块为使用者提供了从地块新增、编辑到农资采购、登记,再到农事活动管理、农产品管理等一系列功能,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面数字化管理。 项目的主要功能路径描述如下:首先,通过地块管理模块,用户可以新增或编辑地块信息;接着,利用农资管理模块,用户可以进行农资的新增、编辑、采购和登记;然后,通过农事管理模块,用户可以新增农事活动;养分管理模块允许用户新增和编辑养分信息;专家问答模块提供了一个平台,用户可以新增问答信息;农产品管理模块支持农产品的新增和编辑;生产任务模块允许用户新增和编辑生产任务;库存管理模块支持库存的新增;农产品种植模块包括新增、编辑、溯源、检测和采收包装等功能;最后,溯源模块还支持编辑功能,检测模块支持新增和编辑检测信息,采收包装模块支持新增和编辑采收包装信息。 在技术实现上,客户端采用Flutter框架,确保了应用的跨平台兼容性和高性能;PC端采用React框架,提供了响应式和高效的用户界面。此外,项目还集成了摄像头、虫情检测设备、灌溉控制设备等硬件,通过这些硬件设备,系统能够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智能控制,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。
电网数字孪生平台
电站数字孪生平台是基于物理电站数据构建的虚拟映射系统,核心功能围绕 “虚实融合、动态交互、智能决策” 展开,简要总结如下: 数据集成与建模:对接电站设备传感器、SCADA 系统等数据源,采集运行参数、环境数据等;构建高保真三维模型,还原电站建筑、设备结构及运行逻辑,实现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的实时数据同步。 实时监控与可视化:以三维可视化形式实时展示电站运行状态,包括设备工况、能耗、电压电流等关键指标;支持设备定位、状态预警(如温度异常、故障前兆),直观呈现电站整体及局部运行情况。 模拟仿真与预测:可模拟不同工况(如负荷变化、极端天气)下的电站运行效果,辅助优化运行策略;基于历史与实时数据,预测设备寿命、故障风险及电站产能,提前规避隐患。 运维管理与协同:支持设备维护计划制定、工单派发及维修记录追踪,关联虚拟模型定位故障设备并提供维修指导;提供多角色协同功能,允许运维、管理团队在线共享数据、协同处理问题,提升运维效率。 优化决策与能效提升:通过仿真与数据分析,优化电站启停、负荷分配等操作,降低能耗与运维成本;结合新能源(如光伏、风电)特性,优化风光储协同运行,提升电站整体能效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。
帮助文档   Copyright @ 2021-2024 程聚宝 | 浙ICP备2021014372号
人工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