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行业背景
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跨境资本流动的加速,场外衍生品市场(尤其是跨境互换类产品)已成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进行风险管理、资产配置和套期保值的重要工具。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,境内机构对跨境衍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,亟需一个合规、高效且支持多币种结算的交易平台。
2. 市场需求
跨境风险管理需求:境内客户(如企业、资管机构)需通过衍生品对冲汇率、利率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,但缺乏统一的跨境交易渠道。
监管合规要求:跨境互换涉及多国监管政策(如中国外汇管理、ISDA协议等),需满足交易报备、数据披露和资本金管理等合规要求。
操作效率痛点:传统场外衍生品交易依赖人工协商和线下确认,存在流程冗长、对账复杂、透明度低等问题。
3. 平台定位
中信建投“客需场外衍生品平台”旨在为机构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跨境互换衍生品电子化交易服务,覆盖:
产品范围:利率互换、外汇互换、大宗商品互换等跨境衍生品。
核心功能:客户交易(下单、持仓管理)、风险管理(授信监控、保证金计算)、结算财务(多币种清算、估值)及监管报送(自动生成互换确认书、交易清单)。
目标用户:境内金融机构、企业客户及境外合作对手方。
4. 业务价值
对客户:提升交易效率,降低操作风险,支持实时监控持仓盈亏和授信额度。
对券商:增强客户粘性,拓展跨境业务收入(如交易手续费、对冲价差),同时通过自动化合规报送降低监管风险。
对市场:推动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标准化、透明化,促进跨境金融互联互通。
5. 政策与技术支持
监管框架:依托中国衍生品监管政策(如NAFMII协议)及国际规则(如ISDA),嵌入合规校验逻辑。
技术架构:采用微服务设计,支持高并发交易和实时数据同步,集成多语言、多时区功能以适应跨境场景。
6. 未来展望
平台计划逐步扩展至信用衍生品、结构性产品,并接入区块链技术以提高交易后清算效率。
1. 对客端功能
客户下单:客户可根据可用资金和持仓情况,选择买卖方向、标的代码、委托方式(市价或限价),并输入手数进行下单。
持仓查询:客户可查询当前持仓情况,包括持仓市值、持仓盈亏等,支持按标的代码或名称筛选。
当日委托:客户可查询当日委托记录,支持按标的代码、名称、委托编号等筛选,并可进行撤单操作。
当日成交:客户可查询当日成交记录,支持按标的代码、名称、委托编号等筛选。
历史委托:客户可查询历史委托记录,支持按时间范围、标的代码等筛选。
2. 管理端功能
客户管理:包括新增客户、设置授信额度、发行客户账号密码等功能,支持客户基本信息和附属信息的管理。
授信管理:维护客户授信额度,支持新增、修改、查询和导出授信记录。
报价管理:交易员可新增委托、确认或拒绝客户委托,支持手动或自动确认对冲委托。
交易管理:包括互换交易、互换流水等功能,支持交易记录的管理和查询。
结算财务:涵盖收盘操作、资金记录、交易确认书、结算确认书、每日估值单等功能,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。
监管报送:包括互换报送清单、互换交易确认书、互换权益端支付等功能,满足监管合规要求。
数据管理:维护标的品种、标的资产、保证金参数、电子盘预设等基础数据,支持交易的顺利进行。
3. 其他功能
风险管理:提供限额监控功能,确保交易在风险可控范围内进行。
国际化支持:支持多语言界面和区域化设置,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需求。
性能优化:针对数据读写、界面效果、批量操作等场景进行性能优化,提升用户体验。
1. 技术架构
前端:采用响应式设计,支持多终端访问,确保用户界面友好且高效。
后端:基于微服务架构,实现高并发处理和数据一致性,支持复杂的业务逻辑。
数据库:使用高性能数据库,优化数据读写效率,确保交易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。
安全机制:通过加密传输、权限控制、授信额度校验等措施,保障系统和数据安全。
2. 关键实现点
客户下单流程:实现买卖方向选择、标的代码匹配、委托价格计算(市价或限价)、手数校验等功能,确保下单流程顺畅。
持仓计算:实时计算持仓市值和盈亏,基于公式:
持仓市值 = 实时价格 × 持仓数量
持仓盈亏 = (实时价格 - 开仓价格) × 持仓数量 × 最新汇率
授信管理:支持多条授信额度记录,校验生效区间冲突,确保授信额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。
对冲委托:自动或手动确认对冲委托,支持人工废单操作,确保交易灵活性。
3. 性能与合规
性能需求:针对数据读写、界面加载、批量操作等场景进行优化,减少延迟和资源占用。
合规性:严格遵循监管要求,实现监管报送功能,确保交易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。
4. 未来扩展
支持更多衍生品类型和交易策略。
增强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功能。
进一步优化国际化支持,扩展多语言和区域化设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