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套基于心电信号同步控制的医疗辅助系统,通过实时监测患者心电信号,控制气囊在小腿、大腿、臀部依次加压,使血液在心跳舒张期集中灌注于上半身,从而改善重要器官的血液流通。
立项过程中,我们与医疗设备厂商及临床专家深入沟通,明确了传统物理加压疗法的局限性(如手动操作效率低、无法精准同步心电信号等),并据此设计了自动化、智能化的解决方案。系统由气缸、气囊、阀门、各类传感器、心电板、STM32单片机及上位机(RK3568/IMX6Q)组成,其中上位机负责数据采集、治疗控制及人机交互,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。
1.患者管理。支持患者信息的增删改查,包括姓名、年龄、病历号等,便于医护人员快速调取患者档案。
2.实时治疗控制。心电数据采集:通过串口实时获取心电信号、血氧脉搏波数据,并动态绘制波形图,确保治疗与患者心跳同步。
3.血压测量:与血压设备通信,自动触发测量并记录数据。
4.气囊控制:根据心电信号智能调节气囊加压顺序(小腿→大腿→臀部),确保最佳血流灌注效果。
5.数据存储:完整记录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参数及设备状态,便于后续分析。
6.治疗回顾。支持以“数据回放”模式查看历史治疗记录,类似视频播放器,可快进、暂停、跳转至关键节点,便于医生复盘治疗效果。
7.系统设置。提供运行参数配置界面,包括气囊压力阈值、治疗时长、报警阈值等,适配不同患者需求。
8.软件升级与维护。支持U盘升级/回退固件,确保系统持续优化;治疗数据可备份至FTP服务器或U盘,保障数据安全。
1.我的职责:负责上位机Qt(QWidget)开发,重构原有代码,优化模块化设计(如串口通信、数据存储、UI交互)。
2.搭建RK3568/IMX6Q平台,调试LVDS屏幕驱动(设备树修改、MIPI-DSI转LVDS方案适配),移植Qt源码及vsftp等工具链。
3.架构设计:采用分层架构,分离UI(Qt Widgets)、业务逻辑(QObject)与硬件通信(QSerialPort),提升代码可维护性。
4.关键技术:多线程串口通信:独立线程处理心电数据采集,避免界面卡顿。实时波形绘制:基于QCustomPlot优化渲染效率,确保流畅显示高频数据。跨平台适配:通过Qt抽象层兼容RK3568(Linux)与Windows调试环境。